第683章 榴霰弹的轰击-《二战之狂野战兵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埋伏你嘛的仙人板板!

    日本人也是执拗,说不好听点儿,是一根筋,这边乱成了这样,步兵还是完美地执行着命令,朝前面开拔,甚至加速跑步了,也许,他们怀疑炮台的变故,是八路军进攻的一个环节,前面伏击八路军的步兵更重要?

    无法理解鬼子的构思,赵羽也不去浪费珍贵的脑细胞,不,现在脑细胞不重要,重要的是体力,连续作战,体力消耗极大,几乎顶不住了。

    顶不住也得顶。

    他和小毛子一起,挑选了37毫米速射炮,这种轻型山炮,榴弹炮的特点是,射速快,可以更快地覆盖敌人步兵群,最关键的是,炮弹比较搬运起来吃得消。

    日本的37毫米速射炮,威力相当厉害,总335千克,炮口初速度780米每秒,1。865米炮管长,射程,关键是射程,最远可以达到6300米!

    现在,炮台上的日本37毫米速射炮,已经是日本制造的升级版,在诺门坎惨败以后,加厚加长了炮管,可以发射装药量更多,威力更大的炮弹,所谓的“一式”速射炮。

    赵羽当然熟悉这些,一个专业军人,专业的历史军迷可不是盖的。

    这种炮,是1939年中日两国精锐决战广西昆仑关的日军制备武器,就这样轻型的榴弹山炮,居然将中国最精锐的第五军,杜聿明的所谓中国第一机械化军团,打得惨败。

    虽然这一战役,中国人自称是胜利了,歼灭日军中村正雄少将,21旅团“钢军”4000啥的,其实,战役最后,还是中国部队先撤退,关口最终落在日本人手里,中国第五军的损失是日军的4倍还多

    那一战斗中,中国部队的装甲车和坦克,大量被日军37毫米速射炮摧毁。

    如果日军没有携带速射炮,中国的坦克和装甲车发挥出威力来,结果可能要好得多。

    但是在见过了大世面的赵羽眼里,37毫米速射炮就是袖珍型山炮,两侧有两个大轮可以带动炮身随即转移调整,胳膊粗细的炮管显得纤细可爱,简易的操作过程,可以让它实现高速工作。

    没有现代的自动供弹系统,速射炮仍然有巨大的威力,平均射速是野炮的3倍以上,又被俗称为机关炮,最低射速7发每分钟,更快的超过20发每分钟。

    压制敌人的步兵,打击敌人轻型装甲目标,攻击敌人的炮兵,随便都行,可以说,抗战期间中国部队,尤其是北方八路军被日军正面绝对压制,关键就是火力,尤其是炮兵的威力。

    赵羽一面将速射炮推到炮台东南面合适位置,又来挑选炮弹,迅速准备好:“射击!”

    日本一式强化版速射炮,用每分钟20发的高速,轰击着前面正在行军的日伪军队伍,细长的炮管,优雅的震撼着,吞吐出一团团火焰,发出震撼的爆炸。

    对付步兵使用榴霰弹,赵羽简单测距以后,叮嘱小毛子迅速裁剪炮弹引线,这是经过精准计算了的,一根简单的燃烧式定时引信,随着榴霰弹飞到日军头顶,立刻引爆。

    榴霰弹,是一种专门对付步兵的炮弹,外面有一层单薄的金属壳,里面装满810克的微型金属弹丸,爆炸的时候,在敌人群体中,或者是头顶上空几米处爆炸,好像一把巨大的,将金属弹丸迸射向敌人。
    第(2/3)页